close

  金秋淮安,美景令人流連忘返。統計顯示,今年前8個月,淮安的游客接待量已接近去年全年,僅“五一”期間重點監測的15個景點,游客就達62.8萬人次,同比增長28.6%,游客滿意度連續位居蘇北第一。市委書記姚曉東說,我們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,文旅產業立足本地資源謀求跨越式發展,就是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和經濟轉型升級、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。
  革命傳統文化,鑄就紅色旅游品牌
  “5·19中國旅游日”這天,周恩來紀念地景區繼多次獲得“全國最佳紅色旅游景區”等稱號後,又被評定為“暢游江蘇”28個經典景點之一。今年初,淮安市以周恩來事跡製作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紀錄片《大無大有》榮獲中組部一等獎。到6月初,省內外近500個組團2萬多名黨員領導幹部來到這裡實地感受情境教育。
  今年3月,淮安市委、市政府又召集市、區兩級領導及20多個部門負責人,圍繞周恩來紀念地景區提檔升級100多個項目分別簽下責任狀,確保年底之前高標準完成國家5A級景區驗收。
  時而乾涸,時而外溢,衛生狀況很難提升,如何讓駙馬巷故居門前的文渠到桃花垠紀念館的水流相通?文渠引來滾滾運河活水,讓故居到紀念館一帶清澈見底。副市長王興堯說,要以紀念地為標桿,打造更多更好的紅色旅游景區,帶動淮安大旅游實現大跨越。
  今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來臨之際,淮陰劉老莊82烈士陵園順利入選成為全國抗日戰爭重要紀念地之一。車橋戰役、大胡莊戰役、揚口戰役等抗日紀念景點吸引著一批批國內外游客,市區蘇皖邊區政府舊址、盱眙黃花塘新四軍軍部、漣水烈士陵園等紅色旅游景區情景交融,迎來眾人探訪。
  歷史傳統文化,凝結運河古城底蘊
  6月20日,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,會議同意將中國大運河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而淮揚運河淮安段及清口樞紐等兩個遺產區、總督漕運公署等5個遺產點,正是這個史上有名“運河之都”的鮮明印跡。在這個因漕運而興衰的古城,540萬乾群歷困苦百折不撓,逢改革崛起江淮,正源自大運河留給他們的包容、奮鬥、開放、創新基因。
  “中國優秀旅游城市”淮安,如何實現旅游業大跨越?2013年盛夏,市委、市政府果斷決策,打造里運河文化長廊。今年初,這個總投資260億元的文旅產業項目獲准實施,創下了全省之最。5月18日,位於八亭橋以南的“中國淮安——世界運河文化旅游區”正式開工。當地專門邀請了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、美國DRDS以及新加坡、西班牙等國內外著名設計公司進行精心設計,姚曉東書記和曲福田市長圍繞實施方案,反覆聽取各方意見。這個目標為5A級的世界運河文化旅游區,將包容世界運河萬象,凸現淮安運河文化風情,下轉2版
  上接1版還將融水上游樂、養生度假等功能於一體,每年可接待旅客600萬人次以上,新增就業5萬人左右。
  與此同時,上游大閘口至八亭橋區段,國師塔、清江浦1415美食街等十大文旅產業項目正有序實施,今年底明年初即可接待游客。
  7月上旬,市區里運河北門橋水下控制工程工地又發現了“歷史價值非同尋常”的清江浦城牆遺址。這些新項目令“五步一景點、十步一古跡”的里運河更加流光溢彩。
  8月1日,古黃河畔投資50億元的西游記文化產業園暨西游記樂園正式開工。這個在吳承恩故鄉開建的文旅產業項目,聘請孫悟空扮演者、著名錶演藝術家六小齡童為形象代言人,而且將圍繞《西游記》中的“八十一難”,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游樂項目。
  民間傳統文化,增添別樣鄉土風情
  在淮安旅游業跨越發展進程中,民間傳統風俗文化同樣給力。
  14年前,淮河兩岸、洪澤湖畔,每年初夏至深秋,親戚鄰裡之間互請比試自家燒龍蝦口味的習俗,讓盱眙十三香龍蝦節應運而生。而今僅盱眙一地,龍蝦產業從業人員就達12萬多人,年交易額35億元,成了全國最大的龍蝦集散地。全國龍蝦產業養殖標準為盱眙所定,“盱眙龍蝦”品牌價值達65億元。
  湖區婚俗、水上體育等引人眼球的洪澤水文化節,讓洪澤湖大閘蟹廣為人知,成為“國”字牌;以荷為媒的金湖荷花節,讓四方賓客在欣賞漁家歌舞民風民俗的同時,對金湖蓮藕、湖區八大碗更加情有獨鐘;漂母施恩不圖報、韓信終報一飯之恩的故事,衍生濟困、感恩等傳統道德文化,由此打造出全國第一座愛心城市,而且讓韓侯故里碼頭古鎮的清真牛羊肉傳遍四方……經評定,淮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到36項。
  鄉間各地休閑游、採摘游、美食游、風情游不勝枚舉,距離市區僅10公里的白馬湖,一座“中國休閑養生氧吧”已初具規模。由於過度築堤養殖,圍網養殖,這裡一度水來滿眼樁、水去遍地網,湖區面積從420平方公里縮小了近三分之一。市、區(縣)鄉三級聯動,先後投入近20億元,堅持退耕還漁還湖。去年,這裡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國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投資項目,總投資60億元啟動了農業、濕地、森林三大國家公園建設。12000畝的大森林,400多平方公里碧波蕩漾的水面,響起了南閘民歌、水鄉漁鼓。
  “繼續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,我們更要吸納現代科技,讓‘游在淮安’越來越響。”市旅游局局長陳興紅說。
  本報記者葛和新蔡志明
  本報通訊員魏軍 卓劍 許軍  (原標題:淮安:文化底蘊助推旅游大跨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67quae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